都正專家 | 崔一民教授團隊在國際藥理學權威雜志上連續(xù)發(fā)表藥物新靶點和通路的論文
發(fā)布時間:
2019-09-30
來源:
7月26日,崔一民教授團隊在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IF:9.4)期刊發(fā)表了題為“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platelet agents:Focus on the targeted molecular pathway from bench to clinic”的綜述文章,從分子通路、作用機制到臨床試驗對全球研發(fā)中的抗血小板藥物進行了系統的評述。
該文深入分析了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根據藥理學阻斷的環(huán)節(jié)(血小板黏附、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凝血系統相互關聯)和靶點所在分子通路,對在研新藥的特點、臨床前和臨床試驗中的表現及研發(fā)進度逐一進行了闡述。文章匯總了:近年來在P2Y受體拮抗劑方面抗血小板新藥取得的進展;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新靶點,包括血小板表面受體(如TP受體、EP3受體、GPIB-IX-V受體)及細胞內信號因子(如PI3Kβ);因出血或誘發(fā)血小板減少癥研發(fā)減少的靶點(如GP IIb/IIIa受體);凝血系統相關的靶點在抗血小板治療中的應用前景,例如:PAR受體拮抗劑、直接口服抗凝劑作為抗血小板藥物的潛力。
血小板、凝血系統不僅在血栓和出血中發(fā)揮作用,其在炎癥反應、血管新生、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及治療等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關鍵作用。2019年6月,崔一民教授團隊在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5.6)期刊發(fā)表題為“Osteopontin as a multifaceted driver of bone metastasis and drug resistance”綜述文章。文章提示Osteopontin(簡稱OPN,SPP1)可通過誘導血管新生、募集免疫細胞和調節(jié)基質細胞來促進骨微環(huán)境中的腫瘤進展,并且OPN與整合素αvβ3及CD44受體結合,激活一系列信號通路,影響腫瘤化療耐藥性發(fā)展及免疫檢測點抑制劑治療效果。OPN有望成為治療腫瘤骨轉移及耐藥的新靶點。
在國家“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科技專項的支持和國家新藥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創(chuàng)新藥迅猛發(fā)展,但是尚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原創(chuàng)藥物,藥物作用新機制、新靶點和新干預策略一直是國家各類科技項目關注和支持的重點。
崔一民教授團隊現長期從事創(chuàng)新藥早期臨床試驗和評價策略研究,在抗血小板、抗凝以及泛血管相關疾病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基礎到臨床的轉化工作。崔一民教授主持組建并完善了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專項“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支持的心腦血管創(chuàng)新藥早期臨床評價平臺,依托該平臺完成了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替格瑞洛、普拉格雷、達比加群酯等一大批國際、國內抗栓抗凝藥物在中國的早期臨床試驗,建立了抗血栓藥物藥代藥效評價平臺,為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Xa因子抑制劑、XI因子抑制劑等創(chuàng)新藥的臨床評價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些工作的開展得到國家“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科技專項、國家科技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北京市科委多項科技支撐項目的大力支持。